今天要為自家的E46 M3 底盤來做最後的升級 - 避震器 ▲首先在改裝E46 M3的避震器之前,我們原先是使用M3 CSL整套原廠避震器,在使用三萬公里 之後所得到的心得是,對於駕駛者來說支稱性相當強且乘客不失舒適性的乘坐感,屌打一堆市 售套裝型避震品牌,唯一的缺點大概就只是入手價格不親民,但對於口袋有點深度的車主來說 ,原廠的耐用度也是最好的。 既然我們這麼推,也使用了一段時間了,為什麼需要改裝避震器? 因為我們下一步的計畫就是改裝桶型賽車座椅,若沒有辦法自定義調整車高,改裝桶椅之後 車身的配重就會失衡,從外觀來看就是前低後高的狀態,也因此我們必須選一套適合街道以 及偶爾熱血的避震器。 我們先考量到的是E46車系最為人詬病的後工字樑接點容易裂的通病,如下圖,這整個後擔 鈑金都是比較薄的。 ▲對於比較熱血的玩家而言無疑就是一種風險,劣化時大多會造成異音,底盤定位偏移 唯一的途徑就是強化,網路上有許多E46 Subframe Reinforcement 套件,我們選的是 瑞典廠商MILLWAY所開發的Reinforcing Plates套件。 這整個強化過程極為複雜而且需要有經驗的專業廠商進行燒銲、打磨、防鏽、美化,需時 2-3天,而我們就省略這些血淋淋的照片,直接給大家看一下最後的成果。 ▲施工的部分我們是交給好朋友,新店區 騰澤汽車小高來為我們操刀 (掌聲鼓勵) 再來就進入到選擇困難的時候了,市售這麼多品牌,我們如何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產品, 首先,我們大多數的時間是收藏擺放,其次是改裝桶型座椅需要自定義車高,最後是街道使用 。OK...其實蠻多產品符合要求,但我們還有一個需要就是能夠調整前外傾角(Camber)的產 品,大多數的可調上座Adjustable Camber plates都容易有異音,因此範圍就再縮短許多 ,僅剩下KW Suspension的產品,由高強度鋁合金與頂級球面軸承所構成,在我們自家 M2 Competition使用過KW Clubsport 3-Way的經驗,是沒有異音的,但很可惜的 給E46 M3只有2-Way可調設定,壓縮阻尼少了低速回彈就更無法細膩的調整熱血時的用途。 因此我們剩下唯一的選擇,KWSuspension 旗下ST XTA Plus-3 登場... ▲擁有三向可調的功能,少了大哥Clusport 3-Way的油氣瓶,因此售價相對來說是非常誘人的 ST旗下有許多等級的產品,我們選擇是一次攻頂的ST XTA Plus-3,能調整的項目為回彈 阻尼16段、壓縮阻尼分為高速回彈24段、低速回彈24段,出廠時就裝設好的可調上座,真是 誠意滿滿阿。 另外,XTA Plus-3還可以讓玩家為彈簧選色,在18種顏色中我們選擇紅色 底盤的安裝,我們交給好朋友,泰山區 The Reset Auto底盤調教 ▲不免俗的來一個擺攤姿勢先給大家流個口水先... ▲前桶身使用的是競技型直捲彈簧,後桶身則採用大捲式的彈簧兼顧舒適性。 ▲XTA Plus-3採用的是KW自豪的高強度鋁合金與頂級球面軸承 ▲近期沒有熱血的需求,因此Camber維持原廠設定。 ▲安裝工時包含四輪定位大約是在4個小時左右完成。 我們先行使用原廠的街道建議值來測試路感,街道設定居然讓我們有種跟CSL原廠避震器極為 相同的路感,在此要補充一點,M3 CSL相較於市售的M3減重達100kg之多,所以一般的M3裝 了CSL的避震器組,是偏向舒適的,而在CSL車上所得到的路感則是非常不同的強度,硬但不 彈跳,在一般的M3上,連續顛破的路面就會產生彈跳的路感。 ▲也因此,針對台灣多樣化的路面環境,壓縮阻尼可調整的功能就可以更細膩的達到自我需求 ▲車高的部分也是可以自定義調整的,我們的設定是前2指後1.5指 輪框的部分當前是使用德國KW集團旗下的BBS CH-R ▲BBS德國製的旋壓材質的輪框,個人覺得這款Old Fashioned老式經典非常適合E46 M3 ▲姑且不論重量,百看不膩的造型很適合當代車款。 ▲E46 M3至今仍被車評評論為均衡度最好的車款,是老編年輕時的夢想。 ▲中年入手夢想車,一步一步的打造屬於自己的風格的M3真是相當費心的事XD 整體來說是相當滿意的,日後若有山路或是賽道活動,再來做專有設定。 感謝KW Suspension Taiwan 給予許多支援與回饋,全系列KW & ST避震系統提供兩年 保固,總部更設有原廠維修中心,給玩家們滿滿的信心。
對於E46 M3的改裝與維護,我們有豐富的經驗,也歡迎有相關需求的車主與我們洽詢!
這輛上空 435i Convertible,繼上次升級 DINAN 控制臂鐵套 & Quaife LSD 限滑差速器之後,為更精進車輛的操控性能,再度升級 DINAN 前後防傾桿 & SPL 強化舵桿。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217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兩隻 DINAN 出品的藍色防傾桿,接下來即將要安裝囉~~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210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卸下輪胎,將防傾桿安裝上車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209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經過師父一番功夫,防傾桿終於順利安裝!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215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車主這次同時加裝 SPL 出品強化舵桿。強化舵桿可調整擺動角度,提昇前輪抓地力與降低推頭現象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21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SPL強化舵桿安裝完成,安裝後車主也深刻感受到差異~[/caption]
BMW M Motorsport 在去年推出了 BMW M2 CS Racing 純競技賽車,專用的車身套件也不是坊間能夠輕易取得的,車主透過我們樂駒國際,升級 M2 CS Racing 專屬的18 吋鋁圈以及ㄇ字型大尾翼。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2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M2 CS Racing 獨有的招牌尾翼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至於 M2 CS Racing 前下巴必須是 M2 Competition 車型才可安裝,所以前下巴仍維持原廠設定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4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賽道奔馳的英姿~~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6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還真有幾分廠車的味道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車主安裝 DINAN 碳纖維進氣套件,擁有加大型密閉式容量風箱設計,引擎增加10hp馬力與15牛頓米扭力,以及加大空氣過濾和空氣流量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99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18 吋 M2 CS Racing 專屬鋁圈,乍看之下有點像 F82 M4 的標準圈,不過胎寬比原廠還大,前後為10.5J et46同寬。[/caption]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72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這輛外型殺氣騰騰的G21 M 340i touring,當然不能少了飽滿的聲浪,車主原先就已改M Performance尾段,因G21車系原本就有OPF汽油濾清器設計,若拔除OPF會使車子亮出警示燈號,然而裝有OPF汽油濾清器的車輛聲浪會比沒有裝OPF的車輛更小聲,這套 Milltek 採用德國HJS的200鉬的金屬觸媒,改裝Downpipe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流速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66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本次的主角,Milltek B58 Downpipe (對應OPF車種)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69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將原廠已燒成鈦色的Downpipe換下,換上Milltek B58 Downpipe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71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Milltek B58 Downpipe 安裝完成。[/caption] https://youtu.be/5Lbyh17JBGM 安裝後的聲浪聽起來真蘇胡~~開起來爽度真是不在話下!
BMW M5 CS,集輕量化、強悍性能於一身。繼6月於「綠色地獄」紐柏林賽道測試後,最近在外國媒體測試下,於德國Lausitzring賽道進行單圈測試,在「非官方」測試下,跑出的成績比911 GT3還要快!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YZW51tYvrI&feature=emb_title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60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00"] M5 CS搭載4.4升V8雙渦輪、8速手自排M款變速箱,最大馬力上調至635匹, 扭力76.5kgm,全車經過輕量工程僅1900公斤重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5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00"] 本次測試車手為Guido Naumann,他以1分31秒88完成單圈,比M5 Competition還快上半秒。[/caption] 目前BMW還尚未公布M5 CS的問世時間及細節,但以目前最終微調測試的階段,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在車迷面前。
繼台北瘋狂連下三週的雨後,今天終於放晴了!!!!這麼好的天氣當然不能白白浪費~ 趁這個機會,趕緊跟Ben哥來看看台灣剛開始交車的Porsche首款純電量產車''Taycan'', 大部分的人可能認為電動車就像特斯拉一樣,只是個吃了電就會走的交通工具,不過實際握著方向盤上路後,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,拖著兩噸多重的車身,加速絲毫沒有拖泥帶水,動力隨傳隨到,至於操控性呢?真要說起來就像擁有911靈魂的電動車,儘管在快速道路上高速過彎時速超過100公里仍非常安穩。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47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超級科技感的內裝設計~~所有動作幾乎都是靠觸控螢幕來操作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50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40"] 如果覺得電動車沒有聲浪很無聊,亦可選配電動跑車音效,不過代價不低就是XD[/caption] 最後要謝謝新北保時捷黃英杰,杰哥耐心的指導操作,讓我們更了解Porsche Taycan。
來自德國的改裝品牌 Manhart 近期推出了以 BMW X7為基礎改造,走的是越野路線,讓這輛豪華LSUV瞬間成為可以征服山地的越野車,並將其命名為 MHX7 650 Dirt Edition,光聽名字就覺得挺帥的~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32" align="alignleft" width="800"] 以 BMW X7 M50i 進行改裝,在原有的豪華、舒適與食用性中,再添加全地形越野能力,這樣一來就能夠帶著車主上山下海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31" align="alignleft" width="1000"] Manhart 將原本車高再增加約 40mm,換上特製的 20 吋 Black Rhino 輪圈,以及 Maxxis Bighorn MT-764 305/50 R20 越野胎,讓原本斯文路線的 X7 成為一位武鬥硬漢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27" align="alignleft" width="1000"] 全車貼膜採外觀消光黑配色,近看還有仿鉚丁的圖案,不禁讓人聯想到電影裡出現的裝甲車。[/caption] [caption id="attachment_3128" align="alignleft" width="1000"] 引擎部分經由 MHtronik Powerbox 晶片提升動力,從原本 530 hp 與 750 Nm扭力提升至 650 hp 與 920 Nm 扭力,相信山林裡也沒什麼對手可以擊敗它了![/caption]